学院依据区域产业发展,不断优化专业结构,调整专业方向,构建了“以应用学科为主体,多学科协调发展”的专业结构。设有智能制造学院、建筑与设计学院、管理学院、现代服务学院、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等5个二级学院31个专业和通识教育中心、马克思主义学院,实现了学院专业群与地区产业链的深度对接。
引入台湾台湾高校高层次专任教师和管理人才17人;
科研机构及知名企业的优秀师资217人;
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400余人,高级职称以上76人、硕士研究生以上159人、博士10人、“双师型”教师达80%.
先后与30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;与80多家知名大型企业集团共建教学实训基地;与6家知名企业集团分别共建企业学院;与昆山高新集团深度合作,共建(两岸)科教创新基地,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,培养精英高技能人才,促进教育、科技与产业发展;每年有数百名学子通过“专转本”“专接本”“专升本”等方式进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。学院坚持以赛促教,以赛促学,以赛促练、以赛促发展,组织师生参加全国、省、市各类教学竞赛和技能大赛,并取得骄人成绩。
与台湾成功大学、东南大学等高校,台湾中卫发展中心、昆山工研院等科研机构以及两岸众多知名企业,共建了两岸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平台;
2017年高新集团入股,与高新区实施区校混合所有制办学;
与台湾知名高校、两岸台资企业成立“登云两岸产学合作联盟”,辅导产业转型升级,形成了多方参与协同育人的发展格局;
圆满承办了首届海峡两岸(江苏)技能邀请赛,每两年举办一次赛事,列入江苏省惠台76条;
成功举办了“登云两岸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研讨会”,推进两岸教育界、产业界交流合作,共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;
昆山开发区产教融合共同体、中德(昆山)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共同体。
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“双证制”,满足学生学业和就业发展需求,提升创业就业能力;
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建就创业基地120多家,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竞争力;就业率98%以上,工作半年后岗位晋升率达54%,毕业生对就业工作满意度达96.65%。
《毕业生月收入TOP100的高职院校》排名榜显示,我校2022届毕业生,以月收入5584元,位居全国1300多所院校的51位、全国370余所民办高职院校第8位。
立足现实、聚焦江苏,着眼长远、面向长三角,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方向,实施“特色品牌强校”战略(263计划),聚焦品牌形象,以优良的品牌形象奠定学院的社会声誉,加快形成学院核心竞争力;聚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,以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为支撑,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新成效;聚焦区校合作创新发展,不断打造科创高地,在服务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;聚焦文化传承创新,通过积累文化高地,增强职业教育精神对社会的辐射引领作用;聚焦适应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新格局,为区域经济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。把我校建设成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省内知名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而努力奋斗!